自称,大家最常用的就是“我”了,不过,在不同的场合,怎么说“我”,可大有学问。使用不同的自称,旁人眼中你的形象,可能有天壤之别。下面这些自称的小知识,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平常你会用哪个字来称呼自己?是最普通的“我”,还是江湖气的“哥”、“姐”,或者萌萌哒的“偶”?艺人陈志朋不走寻常路,他用得是“俺”。
台湾艺人自称“俺”为啥让人觉得奇怪
陈志朋三句不离“俺”,让大家觉得很迷惑……
陈志朋随后回应:“俺”,是中国字,为何不可以说?中国人用中国人的文字,有问题吗?
这话没毛病,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俺”都是一个常用的自称,但大家之所以会觉得奇怪,是跟陈志朋本人的身份有关。看到“俺”字,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孙悟空的那句:
野性又霸气,是齐天大圣无疑了。其实,“俺”这个自称,在山东、河南及东北等地区的方言里,是很常见的。所以,《乡村爱情》里的赵四光着膀子穿着白背心说:
这些都不会让人觉得违和。但“俺”字从陈志朋嘴里说出来,就像东北大哥突然蹦出一句:“你怎么酱紫!”
一样的令人猝不及防。为此,热心网友脑洞大开,帮他给出了各种解释……
可能因为喜欢看熊出没:
早期的网络上,各位“大虾”是很喜欢自称,俺,偶,咱……
除了“俺”还有哪些常用的自称?
喜欢用什么自称,说到底都是个人选择,没有谁规定说南方人就不能用“俺”。除了“俺”之外,中文里还有很多的用以自称的词,一天换一个都不带重样的,那么如此多的自称,在使用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称,几乎适用于任何场合。
“咱”:接地气程度与“俺”不相上下,多见于方言中。
“偶”:这是一种流行于网络时代的非正式自称,多用于线上聊天。
“本人”:较为正式的自称,多用于一些严肃的场合,也常见于书面语。
“人家”:多用于各种撒娇或打情骂俏的场合。
别看咱们现代人常用自称五花八门,跟古代人比起来还差得远呢!
古代人的礼仪讲究“尊人”“卑己”并重。所以除了“吾”“余”“予”,这些常用的人称代词,为向他人表示敬意,古人还会用“在下”“区区”“不才”,这些让人一下子反应不过来的谦称,来作为自称。
另外像男子自称“鄙人”、女子自称“奴家”、老年人自称“老朽”、年轻人自称“晚生”,其实也都是谦称的一种表现形式。
古人还会根据不同的身份地位,使用不同的专属自称。例如帝王自称“寡人”、官员自称“微臣”,可比我们现在要讲究多了……
清宫剧中经常用错的称谓
除此之外,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自称有时还会因说话场合的不同、说话对象的不同而不断变换。这也是一些清宫剧经常闹乌龙的地方中,比如太后自称“哀家”,在历史上,是没有“哀家”这个词的,古代管丈夫去世的女子叫哀子,所以哀家这个词不知道是来源于哪位戏曲家的创作。让后宫里死了丈夫的太后自称哀家,有自哀自叹的意思,然而有些清宫剧全然不顾这些,有的皇帝还在世的皇后也自称哀家……
其次,“本宫”这个词也不一定是皇后的专属,甚至是不分男女,在皇宫里有住处的,都可以称自己为本宫。但史书上关于自称“本宫”的记载很少,要么直接用“我”,要么是用比较书面的“余”,像《如懿传》和《延禧攻略》里的高贵妃,动不动就自称本宫,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花样百出的自称背后,折射了什么?
现代也不全好,还要看在哪,要是在日本,他们的自称简直能烦死人。
在日语里面有很多指我的说法:
除俺、私、僕之外,还有很多说法,我查了一下居然有这么多,应该有四十个左右吧.
别急着惊掉下巴,其实这里很多词在很多日常生活当中完全不用,它们只是在小说里或是动漫里才出现。男生的话,只要说、俺、僕、私就可以了。
在中国,几乎一个“我”字就能走遍天下,灵活运用于各种场合,简直不要太方便!
但自从网络得到普及,创造力满分的网友们,却不再满足于以往这些普通的自称。在创造新词同时,力求放飞自我,发明出各种标榜个性的新型自称……
想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看我用什么类型的自称就知道了!
卖萌型,一般爱用“偶”、“宝宝”、“伦家”
宝宝这个词从对小孩子的爱称,变成带有卖萌、撒娇功效的自称。
霸气型,一般用“哥”“姐”“姑奶奶”。用哥或姐指代别人,通常是因为对方比自己年龄大。而用哥或姐自称,则是下意识地把自己摆在了较高的位置,给人一种霸气外露的感觉。
自谦型,一般自称“单身狗”“考研狗”“加班狗”。用“狗”作为自称,说到底只是在用幽默的方式进行自我调侃。但要注意的是,“狗”这种说法只能用于高情商的自黑,如果用来黑别人,怕是分分钟会落得个没朋友的下场。
归根到底,“自称”只是称呼自己的代号,在各位的脑洞下,“自称”的家族里,以后说不定还会诞生更多的成员。但只要对自己、对他人都保持最基本的尊重,相信不管用什么自称,大家都是能够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