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杨茜
最美好的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歌词固然美好,真的能在现实中找到这样的美好吗?
答案是一定的。
由随园养老出品,杭州市北山街道、上保社区鼎力相助的杭州首创长者发声阵地——《大有聊头》第二期,近期在弥陀寺文化公园上映。现场邀请了三对相处模式各有特色的夫妻,参与了此次话题讨论。他们有的日常欢脱互怼,有的默契如知己,有的甜蜜如初恋,在平凡但不平淡的人生中亮出了他们自己的态度。
来自随园护理院的林叔叔算得上是少年得志,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学校、专业都录取在第一志愿,在叔叔的家乡,妥妥是一个青年才俊。当时乡长给他牵线介绍了一位同去南京求学的女同学,叔叔仰慕阿姨气质温婉、脾气柔顺,随即展开了热烈的情书攻势,叔叔说第一封信的开头他到现在还记得:“你我本素不相识,今天是第一次给你写信,还请你耐心地读完它。”一周一封信,叔叔用“我永远爱你,除非地球没有吸力”的炽烈告白,一步步叩开了阿姨的心扉。
工作后,叔叔在杭州,阿姨在徐州,碰上粮荒,当时杭州还能吃上米粥的时候,阿姨在徐州已几近断粮,叔叔得知后,省下了自己的口粮,用一个饼干盒装着满满一盒饼子寄去了徐州。阿姨说,收到的时候已经有点要坏了,她赶紧找了一点素油,正反面烙了吃,感觉心里暖暖的。
年轻时,叔叔工作起来特别拼,总是挑灯夜战到12点,阿姨当时调到市教育局,每天忙着编写教材,工作也不轻松,但阿姨没有一个人先睡,每当夜深了,她总记得要给叔叔泡上一杯暖暖的麦乳精,再披上一件大衣。如今,叔叔已经成为“中国银杏研究第一人”,曾获先进林业科技工作者称号,终身享受国务院终生特殊津贴,他写出的《植物“活化石”——中国银杏》一书,获年“第三届梁希科谱作品奖”,退休后还曾受日本东京大学邀请,参加银杏学科的国际研讨会。
感念于阿姨对他生活的照顾,叔叔说:“任何事业有成的人犹如一面旗帜,是附在家庭的旗杆上的,旗帜是沿着旗杆升顶端,迎风招展的是旗帜,而旗杆往往被人忽略了。我每取得一点进步和成绩,离不开父母和家人的鼓励和支持。”
杨叔叔和陶阿姨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夫妻,中学时同是团委干部,高考后又在清华园聚首,按他们的说法是好感、牵手、恋爱、结婚,一切水到渠成。陶阿姨一开始是被清华土木专业录取,大一刚读了一半,突然被通知下学期换去学习核固体废物及废水处理专业,她毫不犹豫就签下了服从条例。
毕业后,陶阿姨一直奔波在“两弹”工程的第一线,而杨叔叔也在两年后调入了“核工业”系统,此后近30年时间,白天并肩作战,夜晚同榻谈心,为国家奉献了整个青春。退休后,他们一同返聘工作10年,生活才渐渐宽裕起来。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两位还在关心家国大事,贫困生助学、遗体捐献,他们再一次携手献出了爱心。
杨叔叔常说,他和陶阿姨两人就像是“一根藤上的两根苦瓜”,在艰难困苦中一路奋斗,一路开辟新的生活。针对年轻人提问的“在优越环境下成长是否需要继续奋斗”的这个问题,杨叔叔举了自家两个儿子的例子,他认为有目标的人生更充实,而不断奋斗的人生更精彩,物质条件好了,更应在精神生活上共同奋斗,彼此勉励。杨叔叔说:“要知道,为一个共同目标奋斗时,夫妻就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回家还怎么吵得起架?”
面对年轻人各种各样的婚姻问题,他们说,时代变化了,但互相之间的相处方式不会变,家不是说理的地方,互相之间一旦开始抱怨彼此,就要回头看看当年共同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