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特别擅长音乐。他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多喝了几杯酒,有些醉意了,只要演奏稍有一点儿错误,也一定瞒不过他的耳朵。
每当发现错误,他就要回头一看,向演奏者微微一笑,提醒抚琴者:美女,错音了!
所以当时有一句谚语说:“曲有误,周郎顾。”
这个故事给了后人很多启发。
其中就有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唐代诗人李端。
年轻时候的李端,有些地方和李白还挺像,比如喜欢求道。他在庐山住了一阵子,拜诗僧皎然为师。
但红尘滚滚,终究还是要去经历一番。
大历五年,李端高中进士。和很多读书人一样,扬眉吐气走上了仕途,中央官、地方官,没的停歇,曾任过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等职。
到了晚年,他又辞官隐居,在湖南衡山来去自如,自号衡岳幽人。
回到正题。我们要讲的,是李端借用周瑜典故的这首《听筝》诗: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哇!好美!
那弹筝的美人,为什么总是故意拨错琴弦呢?
大概是因为坐在一旁的“周郎”一直没有看她,所以她才“欲得周郎顾”。此处的“周郎”,当然是喻指听者。“周郎”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是因为听者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里了。
本来呀,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陶醉的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
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她想要的,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听者一“顾”,怎么办呢?
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原来并非真的弹错。
“时时”,说明这女子并非偶尔失手,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啊。
为了所爱慕的人回头看一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是否打动了你呢?
有一种爱情,不是热烈的相爱,是淡然的守候。
有一种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经历,却是最让人温暖的情感。
哪怕你多看我一眼,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