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媒介文学,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去肯定

跨学科融合思维拓展第四弹!!

随着学科边界的逐渐模糊,跨学科交叉研究越来越成为人文社科类学科研究问题的重要思路。所谓跨学科研究,即融合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学科知识理论与研究方法构建一整个研究框架,来解决单一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无法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内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发展逐渐成熟,多学科交汇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所以,平时看论文专著整理文献不要仅局限于一个领域,多在其他相关学科中寻找新的视角,会让你柳暗花明又一村哦~~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新媒介文学~~

引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新媒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新文学”。

媒介之于文学,不仅是一种传播的载体,也是文学构成的一部分。文化思潮的演变均与媒介的变迁密切相关,传播媒介的物理性变化,改变了当代文学的创作格局、创作方式与传播路径,以及作家与读者的审美情感、文学作品的功能与作用等亦随之发生转变。由此构成了文学活动五要素:作家、世界、作品、媒介、读者。

经过这四十多年的努力,不可否认,中国当代文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至少在诗歌、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文学批评等方面的成就已不亚于现代文学,甚至超过了现代文学,这应该是不难判断的事实。

不过,中国当代文学与前面的古代文学,近现代文学相比,还是显得太过“年轻”,更何况发展至今仅有二十余载的“新媒介文学”。但凡没有经过较长时间淘洗、过滤的文化现象,共识总是很难形成,争议乃至价值分裂都是必然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德敬恕”的写作传统,不喜欢满口柴胡气、一开口就见到喉咙的刻薄文风,觉得那样少了敦厚温和之气,但这样的传统“五四”以后就被打破了。“五四”以来的许多文艺论争,都是用词极端、充满意气的,夹杂着人身攻击的论战也不在少数。很多人抱怨现在的文风要么过于温吞,要么戾气很大,各种不满意。其实让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说话方式,是再正常不过的文艺生态。试图让每一个人都怒目圆睁、见佛杀佛,或者让每一个人都细细思想、慢慢道来,都不现实。因此,要在如此混杂、喧闹的中国当代文学现场里做出清晰的判断,并不容易。

所以,肯定当代文学,也需要勇气!

付费阅读与免费阅读:

算法技术下

中国网络文学场域的奠定与重塑

在新媒介带来的文学新变中,中国网络文学在近20余年高速成长,其生产机制、社区文化、文学样态、评价标准等皆自成一体。网络不仅是网络文学的传播渠道,更是其生产空间。因此,网络文学的起源其实简单明确:有网络的地方自然有网络文学,就像有水土的地方自然有植物。

从上期近代文学新闻业中我们可以发现,文学发展逐渐走向商业化实在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中国网络文学亦是如此。在众多商业模式中,最后只有付费阅读制度成功了。在几家探索付费阅读制度的网站中,只有起点中文网的VIP付费阅读模式成功了。起点中文网不断丰富发展了这一模式,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机制:VIP付费阅读制度、网络职业作家体系、用户主导的作品推荐与激励机制,打造出了“起点模式”,奠定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基本形态。

但是,自年起,免费阅读平台开始涌现。它以广告费为营利手段,以去中心为作品推介原则,呈现出与以往付费文学网站截然不同的技术理念和文学场逻辑。

免费阅读平台依靠广告营收而非读者付费获利,读者在此不必支付金钱,而是花费时间观看广告用以换取网文内容。在网络文学的生产与流通过程中,付费网站与免费平台都承担着内容分发的职能。只是付费网站的内容分发仰赖书库系统,特别是书库系统中的榜单功能,而免费阅读平台依靠的则是推荐算法。

算法是计算机领域术语,其实质是设问求解,运行的逻辑是一切事物均可赋值计算。近年来,推荐算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发普及,它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内容分发逻辑屡屡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