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只是个幌子,少年的你其实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http://www.wzqsyl.com/bbzs/tsjs/
○文

观影君首先回答一下题目,我觉得并没有。开头的字幕和结尾的新闻,很显眼,也容易让人先入为主。可是在看过电影后,再仔细想,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少年的你》海报实际情况是,在电影经历了撤档,删改,再复映的过程中,开头那一段“校园欺凌是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以及片尾易烊千玺口播的公益广告,均为临时加上去的。几乎大片的评论都在说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因为它严肃探讨了“校园霸凌”现象。就这样,风向被带歪了,《少年的你》被提到了“参与社会议题”的层面,使其罩上一圈“现实主义”的弧光。本质上,《少年的你》就是一部青春爱情片。01.“校园霸凌”只是剧情需要?“校园霸凌”不该成为这部电影的第一卖点被大肆鼓吹,它在片中的作用,只是推进剧情的一种手段,得以让陈念和小北在一起,可以换做生活中的任意一种挫折或是迫害。只是,“校园霸凌”在当下的大环境下,更能引起人们的广泛讨论。就好比在宣发时,一部定位于“残酷青春爱情电影”和一部定位于“严肃探讨校园霸凌现象”的电影,它的受众和由头显然大不一样。这是商业手段,出于票房的考量,好像也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如此一来,就等于在说,“因为这是一部‘青春爱情片’,所以羞于拿来作为卖点”。瞧瞧,近些年粗制滥造的国产青春片已然把市场祸祸成这幅德行了。其实恰恰相反,《少年的你》关于“校园霸凌”的探讨,是粗暴简单的,没什么可多说。《少年的你》真正的魅力,在于它拍出了国产青春爱情片久违的高级感,青涩,暧昧,欲说还休,跌跌撞撞,但仍不松紧握的手。电影的开头展现了“校园霸凌”的一些事件,但处理得十分极端,就算是受害者陈念向警察和老师寻求帮助后,霸凌仍未制止。这是有关人士的失职,但电影放任这种失职,紧接着安排了另一个极端事件—让小北保护陈念。陈念对大人彻底失去信心,他转而寻求小北的保护。这种保护,并不是出于义务,也无关责任,那是荷尔蒙,是处在青春期的两人擦出的火花,是男生在向女生展示力量的方式。这个时候,电影已不单单是“校园霸凌”这么简单了,它变成了两个不信任大人世界的孩子,彼此依靠,联手对抗这个世界,并且在对抗的过程中升温情感。后来陈念失手杀死了魏莱,小北想要帮她顶罪,不管于法于理还是于情,这些事早已远远超出了“校园霸凌”的范畴。我们探讨“校园霸凌”事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社会上此类事件层出不穷,但大多无疾而终,使人心有怨念,因为这样的事情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电影作为大众艺术,它的影响力让人仿佛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于是群情激奋,振臂高呼。近年来,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陆续出台,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到底是盔甲,还是他们作恶的帮凶,有时候也很难说。何况“校园霸凌”事件的出现,每次的情况都大不一样,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想要给出适用于任何情况的方法论是不切实际的。现实已然如此严峻,何况一部电影?如果非说《少年的你》具有现实意义的话,大抵就是把“校园霸凌”再次摆上台面,让社会各界再一次加以重视。是的,再一次。事实上,《少年的你》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本可以不用依靠“校园霸凌”这个卖点,但也不能说这么做是错的,只是多多少少带有一点算计。拨乱反正后,来说说《少年的你》到底好在哪。02.《少年的你》好在哪?在大银幕上看青春期的男生女生谈恋爱,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让多数观众能够错位相信,他们是真心喜欢彼此的。这种爱摇摆不定,既坚定又脆弱,要触发观众的感知,不是靠几个“霸道总裁式”的壁咚,几件昂贵的礼物,几句土味情话就能搞定的。取景地:杨家坪花鸟市场至少,在《少年的你》这部电影里,我能感受到陈念和小北之间的情感,不一定是爱情,但充满力量。陈念和小北的相识,始于一次街头斗殴,陈念许是联想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决定出手相助,拨打了报警电话。结果被那群混混发现了,为了脱身,陈念亲了小北一下。那群混混抢了陈念五十元,还弄坏了她的手机。巧的是,小北会修手机手机的,于是顺理成章有了第二次见面。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在推进两人情感这件事上,不会过度依赖言语,也没有独白,就连患难与共这个天然优势也收着在用,反而是通过制造一组组对比,在一次次的反差之中,拉近彼此间的距离。○空间对比:《少年的你》在重庆取景,能在电影中看到多处知名的打卡点,如皇冠大扶梯、魁星楼、杨家坪花鸟市场等。重庆立体的,富有层次感的城市地貌,为这个故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取景地:魁星楼对于陈念来说,她的去处只有三个:家,学校,小北家,小北家位于重庆铜元局地铁站的下面。按常理来说,这三个去处重要程度的排序该是“家学校小北家”。然而实际情况完全相反,家和学校都是噩梦,只有破败的小北家才是最安全的。这样的反差划出了一道明晰的界线,陈念和小北,他们站到了学校,大人世界和整个社会的对立面。这便是空间的魅力,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也提供了他们对抗世界后栖息共处的一隅之地。○言语对比:青春期的男女生之间,对话的内容很重要,当然也包括荤段子的使用。用好了,加分,用过了,恶心。曾国祥导演在原网文小说的基础之上,对很多台词进行了美化,使之听起来既要符合少年的心智和成熟度,又不能太傻。陈念是尖子生,小北是小混混,台词的设计对应他们的身份,风格也不一样,做到了一种“不在同一频道,但能互相意会”的巧妙。包括在几个关键节点,也总能抛出带情绪的金句。-“硬不硬”-“什么?”-“我问你睡沙发硬不硬。”-“你是不是有点喜欢我?”-“我喜欢你什么?没想过喜不喜欢你。”-“你放心,带你回来不是为了睡你”-“没想过干嘛要说出来。”-“说实话,不是真没想过。”-“读书,考试,上好学校,想变成最聪明的人,找到答案,如果可以的话,保护世界。”-“做得到吗?”-“想试试。”-“那说好了,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你就写:陈念欠小北一次。”-“我又没说欠的是什么,有可能是饭。”-“我又没说欠的是饭,也可能是别的。”《少年的你》对言语的使用很是克制,在精不在多,每次出招都能“直击要害”。在浅显寡淡和做作矫情之间,算是找到了很好的平衡。○形象对比:还记得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TaxiDriver》的结尾吗?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出租车司机,为自己换了个莫西干发型,从而性情大变。《TaxiDriver》在一部电影中,主人公的发型不会轻易改变。发型是角色在视觉层面最重要的东西,发型的改变,往往意味着心绪和性格的改变。在《少年的你》中,陈念和小北同时推了个寸头,这是他们情感的见证,也意味着他们对现状彻底的绝望,以及与成人世界决绝的割裂。在那之后,剧情也陡然改变,少年滑向了欲念的深渊,遭到了惩罚。○身份对比:陈念和小北被送进相邻的两间审讯室,面对警察咄咄逼人的提问,少年一一还击,毫无惧色,绝不退让。任凭警察使出各种伎俩,甚至让小北观看陈念被欺凌的视频,通通未能奏效。那一段蒙太奇,陈念和小北你一言我一句,虽身处异境,却似在对话,层层压迫着成人世界。直到忍无可忍,气急败坏的郑警官不顾审讯规则,硬是让两人见了面。警察与嫌疑犯,成人与少年,这是身份的对比。一场看似实力悬殊的较量,在正面冲撞后,少年意外地赢了。可是他们拼尽全力换来的胜利果实,却经不起一句话的考验—编造的“死刑”谎言就让陈念彻底崩溃了。那一刻陈念意识到,想要和小北一起逃出去,肩并肩走在光明之下的愿望,落空了。所以,她选择了自首。○情绪对比:最后,陈念决定自首,她来到监狱去见小北,两人隔着玻璃对视,脸上倒映着对方的脸。精心设下的骗局被打破,可也让两人如释重负,他们情绪激动,看似有千言万语要表达。可是,没有。陈念和小北只是久久地看着对方,从笑,到哭,再到哭着笑,抽搐的嘴角,止不住的眼泪,完全让表演接管情绪的表达。从始至终,长达三分钟,没有任何台词,在大喜与大悲之间,两人可能想了很多,也可能什么都没有想。03.久违的少年心气除了对比之外,电影在摄影、剪辑和表演上也很突出—摇晃的手持跟拍,虚焦和脸部大特写,无视时间线的交叉式剪辑,为情绪而不是为叙事服务。让影像代替言语去表达:骑摩托车穿梭在隧道之间,整个人被风裹,开口说话,听到的全是风呼啸而过的声音;披着白色床单,在深夜的街道上游荡,扮鬼吓唬过路的司机;你在看金鱼,而我在看你…一幕幕,笨拙但是真诚,这就是青春期的美好。撑起这一切的,当然还得是两位演员的表演。易烊千玺的表演确实让人惊喜,他完成了从流量到演员的蜕变,有了属于自己的代表作,把一个混混痞里痞气和狠劲和羞涩柔软的内心,都演绎了出来。不过真正出彩的,还属周冬雨,她几乎是带着易烊千玺在演的。眼泪是说来就来,几乎从头哭到尾,但是哭得隐忍,很考验演技,真正的失声痛哭只发生在被拍了视频后,小北抄起家伙想要替她报仇时,她从后面紧紧抱住小北,泣不成声。从《七月与安生》再到《少年的你》,周冬雨在曾国祥导演的电影里,和在其他电影里的表现完全是两回事。虽然只合作了两部电影,但我想[曾国祥×周冬雨]的组合可以立起来了。或许,这个组合会成为下一组[侯孝贤×舒淇]、[王家卫×张曼玉]、[张艺谋×巩俐]呢?虽然不能称作完美的表演,用力过猛的现象还是时有出现,但是对于国产青春片来说,我在《少年的你》中看到了久违的少年心气,光是这一点,已是十分难得了。截至目前,《少年的你》票房已达6.9亿元,马上就要突破7亿大关了。国产青春片,再一次受到了市场的肯定,算是弥补了年初《过春天》的遗憾。《少年的你》当然是一部好电影,只是它作为一部青春片的好,在大众语境下被选择性忽视了。人们为其赋予了自认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并对着这些“虚名”一顿猛夸,发出盲从的声音。“校园霸凌”只是皇帝的新衣。不过好在,《少年的你》有一个还不错的结果,无论是在电影内还是电影外,总算没有弄巧成拙。(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