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唠唠叨叨的小春有话说~
由于沈从文以及家族的从军经历,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对士兵都有所偏爱。我们通常买的《边城》一书基本上都是含有《边城》这一中篇小说的沈从文小说选集,沈老的文学功底还是非常扎实的,能够用非常形象的词语刻画每一处景物,描写每一个人物细节。《边城》一书是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我中学时代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品。
先推荐一篇沈从文的故乡谁说商业化严重的凤凰古城就不好玩了?
故事发生湘西一个叫茶峒的小山城,那里有一户渡船人家,一个老人、女孩子和一条狗。其中女主人公翠翠的原型有多种说法,真实原型恐怕也只有先生才知道。
人物介绍:
老人:
渡头管渡船,渡船是公家的,过渡人不必出钱,但时常会有人过意不去强塞给老人,老人无法推却会为他们买些茶叶,或者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翠翠是唯一亲人,朋友便是渡船和狗,翠翠是他不至于思考日头下去自己也就死了的唯一理由。
翠翠:
是老人的外甥女,文中称孙女,管老人叫爷爷。母亲是老人的独生女,与一个茶峒军人发生了暧昧关系。两人准备私奔,军人看出翠翠母亲放不下老人,想着自己也不想毁掉军人的声誉,便自杀了,翠翠母亲生下翠翠之后,也自杀殉情了。
翠翠从小由老人养育和教育,风雨中长大,皮肤黝黑,眸子确是清澈明亮。聪明机灵,爷爷休息时候,自己把路人渡过溪,非常麻溜。情窦初开时,喜欢上船总的二儿子傩送。
顺顺:
船总,也是老人的船主。年轻时候从军因脚痛病回乡娶妻生子,为人慷慨济人之急,不能像普通商人一样大富大贵。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天保,次子叫傩送,中国大部分父母都会偏爱幼子,顺顺也一样,对次子难免多些溺爱。
天保:
顺顺长子,性格随他,豪放不拘小节,人称大老。划龙舟比赛泅水捉鸭的好手,但是唱歌不在行,喜欢翠翠。
傩送:
顺顺次子,性格随媳妇,寡言少语,但眉眼清秀,聪明机警,歌声动听。人称二老,外号小岳云。父母安排希望他娶碾坊的小姐,但是他却喜欢翠翠。
故事梗概:
一个端午节,爷爷找了一个熟人看船,自己陪翠翠去城里看龙舟。翠翠第一次看这么热闹的场面,爷爷觉得自己不陪她也可以了,那个熟人也需要见识一下场面,便回去接替帮自己看船的人。看船人也没有兴致再去看了,两个人喝起了酒,不想那个人却醉了,爷爷便无法去城中接翠翠。晚上,翠翠遇到了傩送,这是他们第一次相见。傩送逗翠翠:小心大鱼咬了你。
第二次去看龙舟时候,翠翠没看到二老傩送,却见到了大老天保。
茶峒古镇有年,傩送叫翠翠去他家吊脚楼上看划船,饭后爷爷便同翠翠进城看船了。但是当时翠翠没见到傩送,爷爷自己一个人也去员外王团总家看碾坊了。也是这次翠翠听说别人安排二老娶王团员家的女儿,继承他家的碾坊。但也有人说二老喜欢的是翠翠,有人笑他放着碾坊不要要渡船。后来,翠翠见到傩送,便酸酸地说:碾坊陪嫁,稀罕事!自己也不清楚在生谁的气。
天保干脆果断找人向老人打探,看是否可以娶翠翠。老人说:车有车路,马有马路,走车路就正正经经找父母或者媒人来说,马路就是站在渡口对溪高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
天保便走了车路,但是老人想起了自己的闺女,她还是尊重翠翠的意思,翠翠不做声,老人明白了孙女爱二老不爱大老。
知道了哥哥去提亲之后,傩送也向哥哥摊牌,表示自己也喜欢翠翠。两个人没有因此打斗,但也不会谦让,选择唱歌公平竞争,这次二老先唱。二老的歌声太动听了,翠翠晚上听到以为自己做了个梦。大老天保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便决定成全两人自己出走了,失望之下在青浪滩翻船落水淹死。
傩送犹犹豫豫因为喜欢翠翠,不想接受父母安排娶碾坊的亲事,但是觉得是因为老人做作不答应大哥的提亲,害死大老天保,心中一直纠结,他把老人当做害死大老的“凶手”,对老人冷眼相对,也因对哥哥愧疚离开了家。
老人没能完成翠翠的终身大事,在一场风雨交加的夜晚中死去。
翠翠一直在等那个青年人,或许明天回来,或许永远不回来。
精神领悟:
《边城》从来不是想描写一个世外桃源,也从来不简单地告诉人们应该去爱,当然这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出翠翠的一些爱情悲剧之源。
1、翠翠爱的太含蓄:
在那时候,中国人民思想还未解放,女子也从来不敢明目张胆去爱。翠翠从来没有跟爷爷说过自己喜欢二老,也从来没向二老表示过自己的心意。是她的羞赧让她放弃了追求爱情的权利。
2、傩送的犹豫不抵抗:
父母给他安排娶员外王团员家的女儿,他不愿意,因为他明白他喜欢翠翠,即使她没有碾坊做陪嫁,只有家中的一艘破渡船。但是他从来没有跟父母正面对抗过,明确表示他爱的人是翠翠。他的命运仍把握在别人手中,他没有坚持为翠翠唱歌,甚至怀着狭隘的心态,把哥哥的死因归到老人身上,在哥哥死后采取逃避态度离开家中,再无下落。
3、渡船与碾坊的矛盾:
这是两个不同社会文化的矛盾,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认为傩送就应该娶一个能够给他带来巨大效益的女人,不管有没有爱情,这是旧社会时代生存方式的物竞天择。当然在现代这种矛盾依然突出,所以酿成的爱情悲剧并不在少数。
4、爷爷的反复试探:
爷爷记得自己女儿的死,有他的因素在内,因此更加溺爱这个孙女,他要为她找一个她喜欢的,但这种方式害苦了几个年轻人,他明明知道翠翠喜欢的是二老了,却不告诉天保没有让他放弃,也不鼓励傩送去追求,这是给爱设局的当代父母敲的一个警钟,你情我愿之下不必太为难对方。
真正思想:民族大义
除去这些儿女情长之外,我想沈从文更想表达的是民族大义思想,在他的前言里也有体现。沈从文这篇文章发表于年,在那之前中国还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年刚刚发生九一八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端。很多国人并不知道未来自己的方向,投靠日本主义的人数不数胜,是抵抗还是顺从?中国革命道路应该走向何方?国民党政府在开始一直对日持不抵抗政策,即便抵抗也是消极抵抗,我想文中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暗讽国民党,警示国人认清道路,莫让悲剧发生。
另外在那么一个穷苦人家,他们也在努力地活着,边陲小镇上仍然有像他们一样的穷人,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下实在不应该有奢靡之风,不应该在困难面前退缩,要争取自由,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
其实沈老的隐喻手法自始至终都通过文中的一个白塔来体现,几乎每章都会提及河边的那座白塔,从最初的矗立到最终那个雷电交加的夜晚,伴随着白塔轰然坍塌,船也不见了,爷爷再没醒来。不愧是胡适夸奖的“天才”,在“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人,我还是十分欣赏沈从文先生的文学素养的。
其实放现在来看,沈从文的《边城》仍颇具价值,我们民族本就是在磨难中不断成长,在困境中玉汝于成。世界上比你难得人有很多,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受尽委屈,如果觉得太难那就去那些贫困地区看一看,他们仍然乐观向上、积极生活,你有什么理由颓废。在爱情上也好、不平事上也罢,都要学会抵抗,积极为自己争取,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风里雨里我在等你,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