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在上初中时,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喜欢捧读着琼瑶的小说,那清新优美的语言,温婉多情的人物,以及那浪漫热烈的爱情,共同营造了一种温馨美好的氛围,令年少的我情不自禁沉醉其中;甚至,连书中主人公的姓名都起得别有才情,什么“婉君呀”,“嫣然”啊,“梦竹”啊,“芷筠”啊,一个个优雅婉约,让我人迷恋不已。
《六个梦》《梅花烙》《烟锁重楼》《一帘幽梦》《紫贝壳》她的每一部小说名字也都是充满着诗情话意,她的小说里会有大量的诗词引用,也足见她的文学功底。
印象最深的有次看琼瑶的《苍天有泪》,会为里面主角的悲惨命运哭得像个泪人,心情也是跟着小说中的情节起起落落,有时看得入了心,整个人都会变得恍恍惚惚,每次都是一本全看完了才肯安心去睡。
后来我又读到了琼瑶的《窗外》相当于是她自己的一部自传体,前十四章全是她本人的亲身经历,(江雁蓉就是琼瑶)我们会心疼主角江雁蓉,也敬佩她的敢爱敢恨,18岁的如花岁月里,她疯狂的爱上了大她25岁的语文老师,可见她本人就是个爱情至上的人。
琼瑶小说又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便是对生活的美化和对感情的虚夸,使得书中的爱情因为藻饰而失真,主人公的种种深情又因夸张显得矫情,好像整个生活只有爱情了。
“我怎么能不爱你呢”,“我真的好想你好想你好想你”,这是琼瑶剧的常见台词“我知道他爱你爱得好痛苦好痛苦,我也知道你爱他爱得好痛苦好痛苦”,“我真的好喜欢你,不管是那个刁蛮任性的你,活泼可爱的你,还是现在这个楚楚可怜的你”我娘等了你一辈子、盼了一辈子、怨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可仍然感激上苍让她有这个可等、可盼、可怨之人……不论男女老幼,随时都能吐出大量抒情的排比,似乎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是多愁善感的诗人。
走上社会后又接触了张小娴的小说,她善于描写都市的男欢女爱,遗憾,追寻,她说爱情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
最喜欢她的经典名句: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深情是我承担不起的重担,情话是我偶尔兑现的谎言。
她的成名作《面包树上的女人》,我是用了一天时间,一口气把看完了,小说里主要是讲三个女孩子的心路历程,关于初恋、关于成长、关于爱恨、哀与痛……爱情一直是她作品里永恒的话题。
我想,第一主角程韵也会有张小娴本人的部分真实影在里面吧,毕竟多数作家的处女作都会有他们本人的影子。
如今我更喜欢张爱玲。那透辟得近乎刻薄的语言,犀利传神的人物刻画,那华丽与苍凉交替的人生感觉——“华林之中,遍布悲凉之气”。由衷敬慕作者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与直率,在文字间杀伐决断,“见花灭花,见佛灭佛”,绝不懦弱手软,心存幻想。人世间许多温情脉脉的善与美便纷纷现出原形,惟余一份凉薄的真。
张爱玲的文字总能一针见血的戳中我们的内心最深处,她似乎早早的透彻了人世的悲凉,以及人性的丑恶黑暗面,17岁的她就在文章里写到,“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衣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对世间社会生命似乎是早早就看得很透彻了。
《半生缘》里的曼露,从小为了家庭牺牲了自己去当舞女养家,供她妹妹弟弟读书,是她支撑了她妹妹有了读书学习进厂的机会,保持了她的纯洁美好。但后来因为曼露结婚后因不能生育,渐渐失宠,而她为拴住她的老公祝鸿才却设计自己生病了,让她妹寻曼桢去陪伴她时,让他老公强暴她妹妹曼桢,并囚禁了九个多月去代她怀孕生子。残害了她妹妹曼桢的一生,揭陋了人性的自私狭隘和丑恶。
如果说,琼瑶带给大众的是一份过滤了杂质的、粉饰的美,是少男少女的爱情童话,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那么张爱玲则撩开了人性中温情脉脉的面纱,露出了人类本性中那份伧俗的真。
我想,每个文艺女孩儿生命中都有这样几个时期吧。花季少年时,我们单纯懵懂,幻想着完美无瑕的爱情,甘愿去为爱痴为爱去狂,琼瑶的小说作品,她的爱情童话特别适合寄托我们缤纷绚丽的幻想。也满足了我们在少年时,对爱情有了无限美好的想象。
等我们真正步入社会,体会了世态炎凉,生活的酸甜苦辣后,渐涉人世,张爱玲的犀利透彻,一下一下地,擦亮了我们困惑的双眸,让我们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丛芜杂的生活里发现人性的凉薄。让我们更加懂得了人性,让我们对于年少时的完美幻想有了重新的认识。
只有真正的勇士,才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
我相信,张爱玲便是这样一个玲珑剔透、勇敢求真的女子。
不管是琼瑶、张小娴、张爱玲,她们的小说,伴随着我们的青春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年龄段,会喜欢着不同的作家,不同风格的文字,不觉中也会影响着我们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