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看她曾经得过的荣誉(国外版):
年,阿加莎·克里斯蒂成为英国皇家文学院(RoyalSocietyofLiterature)会员
年,阿加莎·克里斯蒂获得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ysteryWritersofAmerica)评选的杰出作家奖(GrandMastersPrize)
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得到CBE勋章(不列颠帝国高级勋章CommanderoftheBritishEmpire)
年,阿加莎·克里斯蒂成为侦探俱乐部会长,并连任终身
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二任丈夫马克斯·马洛温因为考古方面的杰出成就获得不列颠帝国高级勋章(CBE)
年,阿加莎·克里斯蒂被埃克塞特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年,阿加莎·克里斯蒂被册封为女爵士(不列颠帝国女爵士勋章DBE,DameCommanderoftheBritishEmpire)……
在我们国家,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会给我们喜爱的外国名人取一个“老土”的名字,比如阿汤、抖森、开花、佩佩、卷福、小李子……,名字越老土,就表明名字的主人在我国越受欢迎。
不过多数老土名字的主人都是外国明星、政客,少有文学名人。
但阿加莎是一个例外,不知从何时起,她就有了一个“土得掉渣”的名字“阿婆”,而这名字正是无数喜欢她的粉丝送给她的最好礼物。
在那个年代,由男性把持着所有领域。
然而,阿加莎靠着自己高产高质的作品,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侦探女王”,和柯南·道尔、松本清张并称为世界推理文学三大宗师。
谈到推理文学,没人能绕过她。
她的80余部作品,被翻译成种语言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所有作品累计创下全球20亿的总销量,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有超过30本小说被搬上大银幕……
她是侦探界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亲封的“侦探女王”,更是推理文学众多模式的开创者!
我们中很多人没有看过她的作品,也没有了解过背后历史的,觉得阿加莎能获得“侦探女王”、“推理女王”的荣誉,只是因为她写得够多,写得够早,这句话虽然不完全错,却显得相当肤浅。
她擅长的领域远远不止侦探小说,她还写了15个剧本、3个剧本集、6部情感小说、2部诗集、1部自传等,几乎囊括了大半个文学领域。
但是她能在推理界,甚至文学界,有如此高的地位,显然不会是因为她写得多,写得杂。
我觉得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是阿婆最厉害的,也是最大的功绩,推广了侦探小说和创造/发扬了一些推理小说的模式,为后来的作家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简单点说就是让更多的人吃上了侦探小说这碗饭。
在阿加莎之前,所有的侦探类小说,比如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的《恐怖谷》、《四签名》之类,爱伦坡的《泄密的心》、《黑猫》、《厄舍府的倒塌》、《陷坑与钟摆》之类,都充斥这大量惊悚冒险的元素在里面,对于作品本身的推理环节,并不是太过于注重。
然而,从阿加莎的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开始,她就呈现给了读者另外一种侦探小说风格:纯粹式的本格侦探小说,在一个不大的场景中出现多个谜团,而凶手确定在固定的几个人当中,即后来的,虽然第一部小说,有一些不足之处,但仅凭这一点,就要超越当时的侦探小说一个身位。
在《斯泰尔斯庄园奇案》、《暗藏杀机》、《高尔夫球场的疑云》三部作品陆续出版后,前两者,被《时代周刊》看中,高价收录。
如果不是经典,那么有名的周刊能收录还能高价收录一个新人的作品?
参考现在的某点网站对新人作者苛刻至极。
然而,阿加莎没有就此止步,她高产的同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侦探小说模式的创新。
《暴风雪山庄》:密室杀人模式的扩展。
《罗杰疑案》:叙述性诡计模式。
《ABC谋杀案》:隐藏在连环杀人案/无差别杀人案中的谋杀。
《尼罗河上的惨案》:矛盾关系人合谋作案。
《死亡草》:这是一部短篇集,许多身份调换,毒杀手法诡计。
《东方快车谋杀案》:开创性的凶手模式(多人合作),影响后世,日本曾经有一部叫做《东洋特快杀人事件》。
《无人生还》:根据童谣传说杀人,后世《嫌疑人X的献身》。
……
其中,有两部作品,更是不能不提:
01.阿加莎最初被邀请给英国女王写一个广播剧,她根据当时轰动的真实案件写了《三个瞎老鼠》,后来将其扩展为短篇,至今由此短篇改编成的同名舞台剧,仍然经久不衰。
02.被多次搬上大银幕的《控方证人》,被推理电影界称为难以逾越的高峰之作(虽然有人说电影其实超过了原著,但是没有原著那来的电影?)
上面的这几部多是各个模式的开山之作,都被后人模仿烂了。
剩下的《尼罗河上的惨案》《五只小猪》《阳光下的罪恶》《死亡约会》《人性记录》《无尽长夜》《帷幕》《云中命案》《波洛圣诞探案集》《黑麦奇案》《白马酒店》等也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更可怕的是,阿加莎还会写乡村爱情小说,战争间谍小说,冒险小说,浪漫诗集等等……
她能在文学圈取得如此地位,如此高度,真不是简简单单的,因为写的早,写的多,而是因为她不仅写的多,写的早,而且更善于开创,更善于拉进读者,简单点说,就是具有新鲜感和代入感!!!
第二个是,她善于写完整的故事,这方面可能得益于她是位女性作者,在故事细节和推敲上面更有优势。
近年享有盛誉的《喜鹊谋杀案》,前半部分的访查过程非常沉闷。
但是我们读阿婆的作品便不会有这种感觉,读阿婆的书,你会觉得虽然是在“家访”,但确实“很好读”,语言有趣,轻松愉快。
也读了一些女性推理作家的作品,过于细腻,显得有些啰嗦了,比如薇儿.麦克德米德、卡米拉.拉克伯格、凑佳苗、宫部美雪等,真的太啰嗦,而阿婆虽然也有温吞水风格,但是却不会让人有冗长,繁复的感觉。
作家王安忆曾在《自选集》里表达对阿加莎的喜爱,她认为阿加莎的故事要素都很简单,动机都基于通常人性,没有现代犯罪的畸形心理,“很像一种成人的童话”。
第三个是塑造了波洛和马普尔小姐,这两个经典形象,其中大侦探波洛是唯一一个可以与福尔摩斯相提并论的经典人物。
在英国由大卫·苏切特扮演的波洛已经深入人心,是三代人无法忘记的经典形象。
结语:
如果放下先入为主的谜题期待,不论是在现在,还是再过多少年,当我们再次捧起阿婆的小说时,我们依然会跟随着波洛、马普尔小姐享受一场没有恐惧,没有失望的冒险之旅,我们愉悦而行。
而当这趟冒险之旅结束时,我们看到的一定会是正义,会是光明。
在我看来,或许这就是阿婆作品经久不衰的一部分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