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山难翻拍,电影明智的选择突出悬

小说《喊山》曾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以“喊山”为主题,展现了乡民的淳朴、善良,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生命对爱情的向往和诉求。

这里一看,年上映的电影《喊·山》和小说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虽然电影忠于原著,但是由于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文本,所以小说中丰富的内容没有办法全部在电影中展示,同时电影也是一种视听艺术,导演在改编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挖掘适合其艺术表现形式的内容,虽然电影改编自小说,但是与小说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从小众到大众

小说讲述了一个来自大山中真实的故事:一个小女孩被人拐卖,随后遭到了暴力与欺凌长达十年左右,在这样的压迫下,女孩失去了语言变成了哑巴,但是后续经历了一些变故得意重后自由以及说话能力,《喊山》是用底层人们的语言构成了一个关于生存的故事。

从小说到电影,从读者到观众,从文学到画面,最本质的就是受众群不同。

怎么让小众变成大众呢?

电影《喊·山》就做出了很多的改编,首先它的叙事过程是一个趋向结局逐渐展开的发展过程,叙事对于小说和电影都非常的重要!电影摆脱了小说单一的时间观念,不仅利用倒叙和插叙的时间技巧,还改编了故事的结局,深化了主题,加深了观众的印象。

在《喊·山》中,叙事文本是取材于现实的,电影本身也不是以推理取胜,但导演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社会现实残忍和美好交织的状态,电影中出现的意外灾祸,人在激情之下的犯罪以及出事后人人自危的现象,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遮掩太多……包括当时在刑侦技术不发达、法制观念不强的年代,韩冲被冤枉等,都是可以在现实中找到依据的。

小说直面现实,以“哑巴”为代表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作为主线,而电影改编基本围绕小说的故事框架进行呈现。首先,电影延续了小说的基本故事情节,故事围绕韩冲很“哑巴”红霞展开,以腊宏的死作为推进剧情发展的点,其次,这部电影与小说都立足于乡村叙事,从叙事空间上来看,两者是相同的。

从结局上来看,小说最后韩冲入狱,“哑巴”红霞生活恢复平静。

——屋外的阳光是金色的……《喊山》

而电影是红霞以犯罪嫌疑人为结局,给观众留下了悬念,让影片多了一层悬疑的色彩。

女性意识

电影《喊·山》没有延续小说的主旨,通过最后结局“红霞杀人”的反转,吸引了观众,而红霞之所以要说出真相,动机来自于她与韩冲的爱情。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两人之间的“乡村爱情”也是一个亮点——韩冲与哑女的爱情。

在中世纪很受欢迎的一种文学被称为“骑士文学”

人们很乐意看见勇敢忠诚的其实解救受难的贵妇人,电影中的韩冲就有种骑士精神,是一个骑士的形象,原本韩冲与琴花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而哑女是别人的媳妇,这俩人之间应该没有爱情产生,但是命运让韩冲参与到了哑女的生活中,在无形中充当了骑士,并解救哑女于危难之中。

电影做了很多铺垫来讲两人的情愫,比如:红霞在韩冲家中对猫抚摸的瞬间,就能让观众感受到两人的情感在推进,红霞与腊宏不和谐的婚姻,成为她和韩冲之间情感关系发展的最合理化因素。

小说中,爱情成为红霞摆脱悲剧的力量;电影中,爱情成为剧情发展的关键,也为结局的反转提供了阐释的空间。

电影的主题是阴谋与爱情,是哑女和韩冲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似的惊险刺激的爱情故事,从生存到爱情,从物质到精神,从小众到大众,电影这样的结局改编使得焦点更多集中在女性身上,哑女是否真的复仇还是为爱牺牲?她能够从阴影中走出来吗?最后韩冲和哑女相伴终生了吗?这些疑问始终都留在观众内心,能够激起大家的深思,从这一点上看,电影的改编还是很成功的。

影片塑造最成功的就是哑女红霞这个角色,哑女本身不是哑巴,却在男人的压迫下失去了语言能力,这是对男权的控诉,她本是一位出生在大户人家的孩子,一个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孩子,一切都是美好的,影片中安排哑女在烟花灿烂时被拐,她的迷失和呐喊,被人抱进屋子,被人用钳子拔掉牙齿都让人心惊胆战……

这一回忆的闪现,让电影变得更加戏剧性,烟火象征人的欲望,电影变得超越时代、超越社会背景,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哑女,都可能遭遇哑女的灾难。

对爱情的追求是女性意识觉醒的第一个标志。

丈夫的去世让她获得自由,她不愿意再呆在那个黑屋子里,开始大胆的走出家门,看到身边的山山水水,她的世界也变得宽广了,重获自由的红霞也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通过韩冲的视角,观众可以看到红霞的长相:水光亮的头发、白净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翘翘的嘴巴……

开始梳妆打扮也就意味着红霞对自己的女性身份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喊山

小说和电影中呈现出的晋地域风土民俗深深吸引着观众,原著作者葛水平最擅长的就是表现地域民俗,也擅长从民俗入手展开写作,具有民俗意义的作品一般从以下方面来展现风土民情:

主要包括物质生活民俗、物质生产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社会组织民俗、民间游戏、娱乐民俗、民间信仰、民间语言、民间科学技术、民间艺术、民间口头文学等。当然这些方面在电影《喊·山》中并没有展现完全。

“喊山”作为电影的名称,也是一种民俗,故事开始就直接告诉大家“喊山”的含义,韩冲家和琴花家之间隔着一道沟来往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居住在此地的人们不像在平原地的人,他们习惯用“喊”的方式交流,这就是最便捷的方法。

电影中第一次“喊”也交代了韩冲和琴花的关系,随后“喊山”的内涵由韩冲和红霞来进一步阐释。

小说中“喊山”这个行为是由一位被丈夫剥夺了话语权的红霞来完成,说明作者赋予了“喊山”独特的意义,想通过这一原始的民俗让一个哑女开口讲话,也有唤醒其女性意识的新功能。

结语

作者葛水平用她独特的表现方式书写了男权压制下女性意识的觉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电影和小说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也融入了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和感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615.html